欧洲委员会制定首个人工智能协议,ChatGPT和生物识别监控等AI将受监管
“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小编注意到,2023年12月8日,欧洲达成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协议,旨在规范人工智能(AI)的使用。路透社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本文共计1700字,阅读约5分钟
这一协议的主要亮点包括政府在生物识别监视中使用AI的限制,以及对诸如ChatGPT等AI系统进行监管。欧洲委员会主席蒂埃里·布勒顿(Thierry Breto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称,这是历史性的一天,欧洲在全球AI标准制定方面定位自己为先驱。
摄影©绿会融媒·“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
协议的要点主要有这样几个:
1. 基础模型透明度义务:协议要求基础模型如ChatGPT在上市前需遵守透明度义务,包括制定技术文档、遵守欧盟版权法以及传播有关培训内容的详细摘要。
2. 系统风险评估:高影响基础模型将进行模型评估、系统风险评估、对抗性测试,并向欧洲委员会报告严重事件,同时确保网络安全和能源效率报告。
3. 生物识别监控限制:政府只能在特定犯罪受害者、威胁预防和最严重犯罪嫌疑人搜寻的情况下,在公共场所使用实时生物识别监控。
4. 禁止行为操纵:协议禁止认知行为操纵、无目标地收集面部图像、社会评分以及用于推断个人信息的生物特征分类系统。
5. 罚款与权利保障:消费者有权提出投诉并获得有意义的解释,违规罚款范围从750万欧元(810万美元)或1.5%的营业额到35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7%。
不过,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对此有不同声音。比如,
数字欧洲(DigitalEurope)批评这一规定对公司而言是又一负担,加剧了最近法规带来的压力。而另外一些机构则对隐私权表示了担忧,比如欧洲数字权利组织(European Digital Rights)对法规表示批评,特别是对生物识别监视的态度较为冷淡。
未来展望
欧洲人工智能监管协议的达成,被认为是“标志着对这一新兴技术的监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在技术创新和社会合法关切之间找到平衡,就是全球各国正在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了。据报道,这一法规预计将在明年初生效,之后将有两年的过渡期。欧洲的这一举措可能成为其他国家政府制定AI监管政策的蓝本。报道显示,欧洲正在尝试通过此类监管实践,为全球AI治理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标准。
Q1: 欧洲新的AI法规强调基础模型透明度,那么接下来美国等人工智能产业大国会如何应对?未来全球AI产业制定的全球标准,其方向会是更为统一化、还是差异化?
Q2:生物识别监控在欧洲受到了明确的限制,这是否为解决人工智能伦理和隐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挑战?新的AI法规对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竞争中的角色有何深远影响?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标注来源)。
文 | Wendy
审 | 绿茵
排版 | LYJ
1. 人工智能安全峰会于2023年11月1-2日在英国举办,28个国家签署声明
【参考链接】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stalled-eu-ai-act-talks-set-resume-2023-12-08/
http://www.cnbc.com/2023/12/08/eu-agrees-to-landmark-rules-governing-ai-after-chatgpt-takes-off.html
欢迎关注“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科技与伦理的交汇点。本号更新频率为每日2~3篇,保持日耕不缀。
现代科技不断崭露头角,但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也备受瞩目。“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简称绿会BASE)工作团队运营,旨在服务生物与科学伦理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思考者以及感兴趣的读者。
本公众号持续研究科技创新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合成生物学、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实验动物伦理等,关注科技进步与伦理价值的平衡;探讨动物福利、人工智能伦理、生态一带一路冲突(EBRs)及其可持续解决方案;同时覆盖学术伦理、科技伦理、治理伦理、环境正义、流浪动物(含反动物虐待)、食物伦理和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等多领域议题。
作为一个探讨科技与伦理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伦理先行”的平台,欢迎关注《中国生物救护与科学伦理》微信公众号,点击“星标”,我们会每日持续更新最新的国内国际动态喔!期待这里成为一个平台,促进人们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推动科技创新与伦理的有机融合,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